关于那天 那天团队 那天资讯 那天观点 青橙会 知行堂 联系我们

品牌营销的哲学感悟

2016/02/08

成功学讲:“以终为始”

艺术领域说:意在笔先
俗语说:纲举目张
佛家道:相由心生
……


其实说的是一个道理:内心,是一切的起源;即充分肯定了目标和战略的重要性和先进性。
任何个人或组织,其存在的效率和质量,都取决于自身,取决于自身目标的设定和实现程度。对个人而言,这就是所谓的幸福,对组织而言,这就是所谓功成名就,从而强大。

MIS(理念识别),在CIS中就是纲,就是意,就是心。
而MIS中的核心问题,就是最根本的哲学问题:使命,愿景,价值观。
使命——你为何而生,你从哪里来;
愿景——你为何而存,你到哪里去;
价值观——你何以自立,你秉持什么样的原则,你如何自我定义。


品牌的内核即常说的核心价值观,同样就是品牌的最基本哲学问题。

从文化的角度来看,一个企业,一个品牌,其实就是一个文化组织单元,尤其是那些成功的企业和品牌,他们本质上就是一个独立的文化组织,只不过它还没有宗教那么广泛的信众而已。甚至可以看到,对于自身文化核心的认同度越是高,组织性就越强大,“宗教般的狂热”对于企业来说是必要的、也是客观存在的。

品牌的形成,我把它定义为两个过程:内建和传播。

内建,就是BIS(品牌识别系统)的建立,包括品牌核心价值主张的确立,制度层面(体验系统)和物质层面(视觉系统)的设计。 这一部分工作,是可以在内部完成,通常两三个月就可以定案。也就是广告公司通常做的cis,vis以及单独为品牌做的bis等。


内建的过程,首先是对品牌核心文化的梳理和表达,这要对我们自己、行业和竞争环境等做全面的了解,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身。我觉得,对自身品性的了悟,就是内建的根本。如果人的本质上就不具备创新的天赋,品牌就不应该在创新上做过多的希望。正如同五音不全的人不应该立志成为一个音乐家一样。

因此,内建的标准,其实不是外界所谓的潮流观点和趋势,而是对自身品行的契合度。说到底,是对人及其品性的研究和表达。

如果说内建是对人性的“悟道”,那么传播就等同于阳明先生所说的“致良知”。


传播,是用了广告人或营销人的术语。是将内建的(一个对于品牌的规划的)形象系统通过和用户的全面接触和互动来实现落地的过程。因此它首先是一个互动的过程,其次是一个全面的接触,再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。阳明先生说,致良知就是”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“,正是王夫之对于知行合一的最好注解。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激动不已,因为它印证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假设——人,终其一生不就是建立自身品牌的历程么,我们是否应该根据自己的品性持之以恒的去行动呢。


传播过程,就是经营过程;是把关注点从销售额转向客户体验和满意度之后的经营过程;


每一个接触客户的机会,都是累积善缘的机会。珍惜眼前人,珍惜当下事,久而久之,必有所成。佛说“安于当下”,大意如此。


看起来“危”“机”四伏,但只要秉持我们品牌的根本心去做,终究会转危为安。这即是佛学的智慧,又是危机公关的要领。

现在,我要说品牌的形成过程,是自我矫正自我完善的过程。


传播过程中,要根据环境对手等诸多情况,对前期的规划做出一定的修正。这恐怕是在所难免的。


而这个过程,进一步印证了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哲学。规划和传播是无法严格区分的,正如同知和行是无法剥离的,实际操作品牌的过程,往往是在不断修复之前的规划和设计,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。


内建时,依赖的是历史的数据,而传播时,面对的是当前和未来的种种情况。


我们只有走过了,才能知道那条路是否走得通。


这就是知行合一。我们不得不知行合一!


呵呵,一下子否定了战略了,似乎。其实不然,战略是方向,并非路线嘛。

还记得几年之前,跟兄友聊天,感悟“哲学就是告诉你很多真相然后并不告诉你怎么去做”,当时大家都笑。

佛说,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只要尚有“我相”,哲学自然无法帮我。了悟本心,得识正见,方能自在。


作者:那天国际  李念

2016年2月8日